登录  日  
欢迎登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!
教研动态
《下课了》教学设计及反思
来源:本站 作者:康涛 2024/1/26 6:04:00 浏览:1953

 《下课了》教学设计及反思

 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小学  康涛

教材简析

 “高矮”“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。因此,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;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,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。教科书在编排上层层递进,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,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。例如,谁高?谁矮?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;谁长?谁短?不在同一起点下的两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,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;谁走的路长?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,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,需要借助数数的方法得出结论。

总课时: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 1课时

教学目标

1.在比一比的活动中,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、长短。

2.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,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,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。

3.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,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。

教学重点

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、长短。

教学难点

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。

教法学法

1.教学方法:情境教学法、讨论法、体验学习教学法。

2.学法指导:示范式指导法、迁移式指导法、问题式指导法。

教学准备

1.教学资源:PPT。

      2.教具学具:两根弯曲的绳子、铅笔毛笔各一支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谈话导入。

1.叮铃铃,下课铃声响,下课时间到,同学们,下课十分钟,你们喜欢做什么呢?

板书:下课了。

2.课间十分钟,老师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,他们在干什么?(出示学生比身高图)

预设:他们在比身高。

板书:高、矮。

二、师生活动——比高矮。

1.学生和老师比高矮,比三组,身高悬殊。

老师也想和你们比高矮,谁想和老师比一比?你们是怎么知到老师高的?

预设:老师高,看出来的。

2.学生和学生比高矮,比三组。

1)第一组:身高相近,需要背对背比。

这两个小朋友的高矮看上去差不多,又离得有点远,比较起来就会困难,有什么好办法吗?

预设:站在一起,背靠背。

背对背比高矮,这招果然很管用。

2)第二组:一人弯腰。

这样比行不行,应该怎么做?

预设:不行,要站直。(板书:直)

3)第三组:一人踮脚。
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有意见?

预设:不公平。

追问:怎样才能变得公平?

预设:不踮脚。

不踮脚,脚都站在平平的地面上,他们的脚就怎么了?

预设:对齐。(板书:对齐)


板书:

(设计意图:组织一个师生现场比高矮的活动。先由教师和学生比身高,再由学生之间比身高。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。提出问题:男孩和女孩谁高?谁矮?他们两个一样高吗?由于男孩踮脚这一设计,会引发学生讨论,学生在交流中探索不一样高的理由和依据:男孩踮脚了才和女孩一样高,应该是男孩矮,女孩高。教学时,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,体会比高矮的方法和关键。学生在讨论、交流与争辩中发现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个起点,也就是有一端是要对齐才便于比较。)

三、相互关联,比长短。

1.比一比:毛笔和铅笔,谁高?谁矮?

1)谁能来帮助我们比一比,毛笔和铅笔,谁高?谁矮?

预设:学生上前,将毛笔和铅笔一端对齐,毛笔高,铅笔短。

2)神奇的动作,神奇的事情。

学生做一个神奇的动作:将竖直的笔横着拿。

神奇的事情发生了:刚才毛笔高、铅笔矮。现在变成了毛笔长、铅笔短。(板书:长短)

刚才我们明明只学了比高矮,怎么长短也会比?

预设:都是对齐。

小结:比高矮、比长短,比着比着原来是一回事。在生活中,我们习惯把这样竖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高矮,把这样横着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长短。其实,比的都是物体的长度。

板书:

(设计意图:高矮”“长短”的本质是一样的,都表示物体的长度,只是人们习惯于将竖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称为高矮,将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称为长短。巧用一高、一矮的两支笔,顺手一横,就变成了一长、一短,从而让学生领悟两者的联系。)

2.动手操作,比一比:两根弯曲的线,谁长谁短?

生活中比长短比得最多的就是绳子,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!

谁来比一比老师手里的白绳子和粉绳子,谁长谁短?

1)学生上前动手操作,清楚地说出比较的操作过程。

如:我先(对齐),再( 拉直)。

2)请其他同学像这样说一说比较的操作过程。

(设计意图: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,会想到把绳子拉直后再比较。接下来,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两根跳绳拿出来,让学生实际操作。引导学生清楚地说出比较的操作过程,通过表达与交流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。)

3.数一数,比长短。




预设:谁走的路长。

2)怎么比?

①预设1:数脚印。

:你对数脚印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?

预设:两人的步子的大小可能不一样,脚印多不一定走的路长。

②预设2:数方块。

问:数方块来比路线的长短,可以吗?

预设1:不可以,他们根本没走到方格上,而是走到边缘线上,数边线才准确。

预设2:不可以,这个方块走了两条边,这个方块一条边都没走。

③预设3:数边线。

与数脚印、数方格相比,数方格的边线更科学、更准确。那就一起来数一数吧。

(设计意图:当学生掌握了直接观察比高矮同一起点比高矮两种方法后,适机呈现既无法直接观察,也不能对齐比较的现实问题。对学生而言,这个素材有趣”“有用”“有挑战性,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。通过解决这一问题,初步学习借助参照物比较长短的方法,逐步实现数学化,渗透单位意识。)

四、巩固练习。

1.说一说,谁高?谁矮?


2.哪根绳子最长?画“√”



3.最长的画“√”,最短的画“○”




作业设计

实践作业:

1.观察校园,比高矮。

校园里,什么物品比较高,什么比较矮?谁比谁高,谁比谁矮?和你的小伙伴和爸爸妈妈说一说。

2.回家观察,比高矮。

回家后比一比家里常见物体的高矮,并给爸爸妈妈说一说。

①两个物体比较,谁高?谁矮?

②三个物体比较,谁高?谁矮?

(设计意图:通过观察校园、自己的家,比一比、说一说,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和对校园生活的向往。)

板书设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下课了

       高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拉直    对齐  

       长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学反思

(思得、思失、思效、思改)

1.基本情况概述

上课伊始,组织了一个师生现场比高矮的活动。先由教师和学生比身高,再由学生之间比身高。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。提出问题:男孩和女孩谁高?谁矮?他们两个一样高吗?由于男孩踮脚这一设计,会引发学生讨论,学生在交流中探索不一样高的理由和依据:男孩踮脚了才和女孩一样高,应该是男孩矮,女孩高。教学时,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,体会比高矮的方法和关键。学生在讨论、交流与争辩中发现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个起点,也就是有一端是要对齐才便于比较。

巧妙地设计了“相互关联,比长短”,铅笔和毛笔比高矮,紧接着把铅笔和毛笔一横,就变成了一长、一短,从而让学生领悟两者的联系。

通过一些列比一比的活动中,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、长短。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,需要在同一点起点上进行,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此较的方法。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、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。

2.课堂优点

①巧妙地设计了“相互关联,比长短”,铅笔和毛笔比高矮,紧接着把铅笔和毛笔一横,就变成了一长、一短,从而让学生领悟两者的联系。

②用漂亮的“竹节”评价小组的课堂表现,最后在评比哪组最优秀时,可以利用比今日所学知识解决,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,又回到生活。

3.存在不足

“谁走的路长”这一环节,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学习经验,所以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。学生们说到了数脚印、数方块、数花朵、改变路线等,想不到数边线的方法。

4.优化措施

“谁走的路长”这一环节,学生想不到数边线的方法,是受拐弯斜边的影响,在制作PPT时,应尽量让平直的边线与拐弯倾斜的边线一样长。或者,现场活动,模拟两个小朋友散步的情形,用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。



 



Year 版权所有: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 2015-2024/5/19 20:28:12
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基地航拓路1678号 邮编:710100
您是第19564130位访问者 当前在线2人
陕ICP备16002642号-1